武汉教授给废品回收小厂“打工”8年 自称赚了几百万
“他光是做中小企业的项目,经费都将近1000万元了。”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教授杨金堂的名字最近被老师们传得沸沸扬扬。“没有谣传的多,也就几百万元吧。”昨日,杨金堂接受采访时说。
这位现年50岁的机械专家,近年专注于解决地方中小企业“疑难杂症”,8年来做了各种小项目30多个,最大的一个还不到40万元。在他的帮助下,有企业成了行业标准制定者,有企业从手工作坊发展成数亿元的规模企业,更多企业经他的技术指导扭亏为盈。
湖北冶金行业中小企业多,技术诉求也多。即便是有“钢铁背景”的武科大教师,一般也都不愿做中小企业项目。“大家都盯着国企‘高大上’的项目,不屑做小项目。”该校留校工作多年的一位教师说。
2006年,襄阳老河口市有家回收电池塑料外壳的小厂,塑料外壳卖不动了,想请专家解决技术问题。刚开始,杨金堂不愿意去,觉得“项目太小,地方又远”。后来,被学校拉到现场实地看了一番后,他果断地决定接下这个项目。没想到,他就此与这家名叫“楚凯冶金”的废品回收小厂开始了8年的合作。
虽然最初的经费只有十几万元,但杨金堂把这家小厂当成自己开办的工厂,在业内首创一种“非冶炼”电池循环再生专利技术,让“楚凯冶金”的工艺流程更加简化、环保,迅速扭亏为盈。现在,这家最初找不到出路的手工作坊,甚至开始参与再生铅行业的标准制定,销售规模突破7亿元。几年来,杨金堂每周三一上完课,就带着研究生往老河口赶,周末也耗在企业,有时一待就是一个星期。厂长十分信任他,只要是技术上的事,从不干涉。
有了“楚凯冶金”的成功案例,湖北冶金行业中小企业一个个找上门来。几年来,杨金堂一直围着小项目转。有同事说:“我上午9时去买菜,碰见他往实验室赶;晚上6时多饭后散步,又看到他往实验室赶。都年过半百的人了,他还这么拼。大家都很佩服他。”
杨金堂说:“小企业的问题一般不算难,但比大企业更急迫。而且,这是环保事业,给他们改造好了,不仅产值将成亿增加,还很有社会意义。”
这位现年50岁的机械专家,近年专注于解决地方中小企业“疑难杂症”,8年来做了各种小项目30多个,最大的一个还不到40万元。在他的帮助下,有企业成了行业标准制定者,有企业从手工作坊发展成数亿元的规模企业,更多企业经他的技术指导扭亏为盈。
湖北冶金行业中小企业多,技术诉求也多。即便是有“钢铁背景”的武科大教师,一般也都不愿做中小企业项目。“大家都盯着国企‘高大上’的项目,不屑做小项目。”该校留校工作多年的一位教师说。
2006年,襄阳老河口市有家回收电池塑料外壳的小厂,塑料外壳卖不动了,想请专家解决技术问题。刚开始,杨金堂不愿意去,觉得“项目太小,地方又远”。后来,被学校拉到现场实地看了一番后,他果断地决定接下这个项目。没想到,他就此与这家名叫“楚凯冶金”的废品回收小厂开始了8年的合作。
虽然最初的经费只有十几万元,但杨金堂把这家小厂当成自己开办的工厂,在业内首创一种“非冶炼”电池循环再生专利技术,让“楚凯冶金”的工艺流程更加简化、环保,迅速扭亏为盈。现在,这家最初找不到出路的手工作坊,甚至开始参与再生铅行业的标准制定,销售规模突破7亿元。几年来,杨金堂每周三一上完课,就带着研究生往老河口赶,周末也耗在企业,有时一待就是一个星期。厂长十分信任他,只要是技术上的事,从不干涉。
有了“楚凯冶金”的成功案例,湖北冶金行业中小企业一个个找上门来。几年来,杨金堂一直围着小项目转。有同事说:“我上午9时去买菜,碰见他往实验室赶;晚上6时多饭后散步,又看到他往实验室赶。都年过半百的人了,他还这么拼。大家都很佩服他。”
杨金堂说:“小企业的问题一般不算难,但比大企业更急迫。而且,这是环保事业,给他们改造好了,不仅产值将成亿增加,还很有社会意义。”